2024-10-31 15:12:10
分类:知识
阅读(2)
□许志杰与爱因斯坦交流学术许思园
,学界许思清代光绪年间(1907年7月16日)生于无锡西门外,园执原名寿康,教山
号思玄。大年他的罗马隶后祖父许珏,号静山 ,人买人推前清举人,女奴早年负才名 ,处置崇由当时的种方种最山东巡抚丁宝桢府中无锡同乡薛福景举荐,被丁宝桢延为幕僚。法第父亲许同蔺为北京通志局编纂,被男许思园自幼跟随祖父和父亲读书
,学界许思通读家藏的园执中西哲学、历史书籍
。教山许思园9岁时便在无锡城的大年多寿楼举办个人书法展,轰动一时。他16岁考入上海大同大学,20岁毕业后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助教
,出版发行了用英文写作的《人性与人之使命》一书,成为当时不可多得的中国学者有关哲学与人类学的原创著作,影响深远。清华大学教授吴宓高度称赞 :“我从来没有见过国人能写这样好的英文……书中的论述显示出作者思想的深度 ,令人敬佩。”许思园 1937年,
30岁的许思园考取庚子赔款基金委员会资助名额
,出国留学,先去英国伦敦
,后到法国巴黎大学申请博士学位,他用半年时间专心准备论文,当年秋季就获得答辩通过,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之后许思园继续在巴黎从事哲学与数学、历史学的研究,并在相对论研究上取得突破。他在1942年用法文完成的著作《相对论驳议》 ,被科学界关注,第二年翻译成英文出版,在英国、美国科学界反响强烈,远在美国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给予称赞。同年,许思园又用法文写成《从一种新的观点论几何学基础》,翌年在法国里昂出版发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思园与夫人唐郁南参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相关工作,德军占领法国后
,他随大使馆迁到葡萄牙 ,滞留里斯本半年之后,辗转到美国,居住在普林斯顿
。1946年6月7日
,应爱因斯坦的邀请,许思园到其家中交流学术。爱因斯坦说
,他看了《相对论驳议》英文版的前两章,可是事情实在太多
,拿不出足够时间研读全书,他希望许思园能够写一个简要明了的提纲,这样可以速读全书精华。许思园告别爱因斯坦 ,回到寓所后,用英文写了一篇叫做《与爱因斯坦教授讨论两个问题》的文章
,一方面介绍自己的观点
,另一方面对相对论提出疑问 ,随后寄给了爱因斯坦 。1945年秋末,许思园迁到纽约 ,并被聘为国立北平研究院通讯研究员 ,这也成为许思园回国工作的契合点。《围城》中哲学家褚慎明的原型许思园在巴黎大学写论文申请博士的那段时间 ,遇到了1937年夏天从英国牛津大学转来的无锡同乡钱钟书。许思园与钱钟书是从小一起读书的同学 ,钱钟书夫妇在巴黎时 ,交往较多的就有许思园。时隔一年,钱钟书和杨绛回国,先在西南联大教授英文,一年后转赴湖南省安化县国立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此间他完成了成名小说《围城》的酝酿、构思。回到上海以后,钱钟书用了三年时间,于1946年底完成了《围城》
,并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围城》出版之后
,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人们津津有味地讨论书中的每一个角色,同时也有好事者引出了小说中的原型人物是某某的猜测 。当然这里的好事者大多是与钱钟书一个生活圈子的老熟人,小说中的褚慎明被对号入座到了许思园身上。 在《围城》中 ,褚慎明是一个次要人物 ,他原名褚家宝
,有人认为这是钱钟书以此揶揄剧作家曹禺(曹禺原名万家宝),也有把褚慎明对号哲学家金岳霖的
。对此杨绛曾呼吁不要乱入座 ,免得引起争执,但是她后来又说 ,“褚慎明和他的影子并不对号。那个影子的真身比褚慎明更夸张些呢。”杨绛还列举了他们和那个“影子”在一起的一些情景,有研究者经过多方取证发现,这个“影子”就是许思园 。美籍历史学家夏志清曾说:“《围城》里挖苦最凶的空头哲学家褚慎明,就映射了钱钟书的无锡同乡许思园。”许思园夫人唐郁南是清末维新派领袖唐才常的侄女 ,湖南浏阳人 ,许思园留学巴黎时,唐郁南正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任职。据说
,许思园与钱钟书在一起,“两人说话不到两分钟必争执起来”,由此可见许思园与钱钟书性格差异较大
。将同乡
、同学许思园写进小说,以钱钟书的性格来说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创作,褚慎明或许不是许思园一个人的“影子”,只是因为许思园与钱钟书有多重关系
,人们自然更多地联想到许思园。在山东大学执教24年1946年许思园回国后,应聘为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翌年4月与友人共同创办《东方与西方》月刊 ,因为经费不足,出版6期后
,即于当年9月停刊 。1947年暑期,许思园应无锡江南大学之邀,出任该校哲学研究所所长。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许思园著作 1951年,经组织安排
,许思园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一年 ,之后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任教,夫人唐郁南任教于山大外语系
。上世纪50年代初期
、中期,山大文史哲云集了一大批学科精英,历史系就有丁山
、杨向奎、王中荦、张维华、郑鹤声 、陈同燮、黄云眉
、童书业等先生。许思园本是研究哲学与科学及其二者互证关系的
,到了山大历史系 ,思想与学术研究有了较大转变,他被安排教授世界史 。当时山大历史系有一位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大家,他叫陈同燮,出版《希腊罗马简史》,还有一位美国史研究专家黄绍湘,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美国史
,获得硕士学位 ,主讲美国史。许思园则主讲世界通史,偏重欧洲史 ,但是许思园依然不忘老本行,在入职山大六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完成了《论中国哲学》《论中国文化》《论中国诗》等三部文稿,共计12篇 。陈同燮、黄绍湘 、许思园三位先生筑起了山大历史系的世界史研究重镇。1970年6月 ,山东大学被一拆为三
,文科专业迁到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今曲阜师范大学)合并重建新的山东大学,许思园随山大来到曲阜。这时候
,中国正在与非洲国家加蓬谈判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出版一本介绍加蓬的书籍。当时相关资料极为匮乏,主管部门决定从现成的国外出版物中翻译一本加蓬史 。工作落到山大,历史系成立专班,由许思园牵头,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个任务。许思园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带领大家夜以继日,高质量
、快速度向前推进。可是就在这个时候
,许思园因积劳成疾 ,突患心肌梗塞
,住进曲阜人民医院 。就在许思园住院期间,山东大学奉命迁回济南,恢复原建制,师生们纷纷撤离曲阜
。然而,许思园因病重无法长距离移动,只能在曲阜的医院继续治疗。缺医少药、营养不良 ,导致许思园身体状况日趋恶化
,并于1973年3月辞世
。许思园身后无嗣 ,送他的只有夫人唐郁南和从上海赶来给他送药的外甥
,外甥送来的药也没有及时用上
。许思园著作 1974年4月,中国与加蓬建交 ,倾注许思园全部心血的最后一部书稿,直到1975年8月才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名为《加蓬史略》,作者署名“山东大学翻译组译”。可以告慰许思园先生的是,他的著作《中西文化回眸》《人性与人之使命》先后出版,他的理论重新被学界所认识、褒扬。许思园辞世十年后的1983年,笔者从山大历史系毕业,今作拙文恰是先生辞世50周年
,请先生接受后生一拜。新闻线索报料通道
: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 ,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
,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